疾病说明


痛经

【概述】

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,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,甚至剧痛晕厥,也称经行腹痛。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原发性痛经、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痛经等。

 

【临床表现】

临床以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,随月经周期性发作;甚者痛或不通则痛等。

 

【病因】

肾气亏损,气血虚弱,气滞血瘀,寒凝血瘀,湿热蕴结,不荣则痛。或不通则痛,疼痛难忍,伴呕吐汗出、面青肢冷等。

 

【艾灸取穴】

主穴:

肾俞、神阙、中极、地机。

配穴:

气滞血瘀:三阴交、太冲

寒凝血瘀:髎、关元

气血虚弱:脾俞、足三里


【操作方法】 

艾条温和灸:2-3穴/次,45-60分钟/穴,1-2次/日。

艾灶隔姜灸:2-3穴/次,7-9壮/穴,1-2次/日,适用于月经后期之实寒证。

艾器具灸:2-3穴/次,45-60分钟/穴,1-2次/日。

火龙灸:施灸部位为脊中至命门段督脉、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穴区,1-3/次,1次/周。

 

【预防调护】

注重经期、产后卫生,以减少痛经发生。患者经期保暖,避免受寒;保持精神愉快,气机畅达,则经血流畅;注意调摄,慎勿为外邪所伤;不可过用寒凉或滋腻的药物,忌服食生冷之品;均有利于缓减疼痛,促进疾病早期向愈。